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投稿电话:0870-3053099 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推荐 时政 民生 专题专栏 视频 乡镇 部门 观点 互动 服务 全媒体

【新春走基层】永善甘田村:制糖老手艺点亮群众幸福日子

时间:2022-02-08 16:56:46    来源:    

(永善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静涛 )1月28日  永善县黄华镇甘田村的乡亲们正在梯田里紧张收割甘蔗,榨糖房里蔗渣成捆,熬制成功的红糖包装完毕,堆放整齐。

虽然糖坊已经结束制糖,但厂长余浪提供的图片上,炉火通红,紧张火热的劳动场景还是让人感觉熟悉而亲切。是的,生活在金沙江边的人对于这样的场景都不陌生,但是随着溪洛渡水电站建成蓄水,之前的甘蔗地很多都被淹没。没想到勤劳的甘田村群众又在海拔稍高的地区改造了蔗田,恢复了甘蔗种植。

这样的情景不光让记者感到新奇,当地群众也反映,就是库区没有淹没,当地也已经30年不制糖了,当年因为水利设施不足,价格低迷等原因,大家都放弃了红糖产业。

榨糖工艺消失30年后再次重现,也是甘田村大力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不断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的一种尝试。

余浪介绍

2021年,他是第一年开始栽种甘蔗,进行制糖,冬月和腊月间,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厂里就把自家地里产出的50多吨甘蔗,以及乡亲们送来的甘蔗,生产加工成了两万多公斤红糖,甘蔗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制糖产能的需求。

余浪之前是做工程建设的,2021年转型投资糖厂,一年就实现了收入和投入持平,已经超过了预期效果。

在30年前,甘田村的“沙河”红糖闻名遐迩,据当地制糖老师傅介绍,“沙河”红糖是走进过人民大会堂的,一度时期非常出名。那时候,包括沙河村民小组在内的20来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都有糖坊,每年冬月、腊月、正月、二月几个月时间,糖坊都在生产红糖。后来因为水利设施的影响,还有销路等其他种种原因的影响,30年前制糖工艺就逐渐消失了。现在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优质红糖的需求量也增加了,所以红糖生产的春天再次来临。

余浪介绍

2021年2月,他开始流转土地,栽种了80余亩甘蔗,在建厂、水利设施、机耕道的建设等方面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种植甘蔗是密集型劳动产业,种植甘蔗特别是制糖以来,余浪解决了当地30多名群众的务工。

种植甘蔗收入比较可观,只要管理得好,每亩甘蔗产量可以达到8000公斤,除投入资金,每亩实现6000元的产值没有问题。

在当地,记者看到很多群众正在地里收割种植的甘蔗,并送到附近乡镇售卖。据介绍,2021年,由于当地大量种植的砂仁价格下降,大家都在寻找替代产业,很多人就恢复了栽种多年不种的甘蔗。没想到效果特别好。今年甘蔗的丰收以及红糖生产的效益,也给余浪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据他介绍,他已经留下了可以发展300多亩甘蔗栽种的种子,可以免费提供给周边群众发展甘蔗种植。事实上,看到糖坊取得的效益,群众也确实动心,已有20多家农户愿意跟余浪合作,明年塘坊的产量和产值可以实现十倍的增长。

甘田村委会党组织书记刘先华介绍

由于近30年来没有生产红糖,很多老师傅都以为制糖技艺要荒废了,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把这项技艺发扬光大。当地老师傅年纪都比较大了,60多岁的比较多,70多岁的也有。今年糖坊重新生产,有8个老师傅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村里指派了7个年轻后生到了相应的流程环节,跟老师傅学习制糖技艺。只要制糖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制糖工艺也就后继有人了。现在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吸引了很多外出务工的群众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有了人才,有了产业,对于乡村振兴,大家也有了底气。

责编:陈洪

编辑:黄凤

首页推荐

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100577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2号

地址:永善县融媒体中心(永善县溪洛渡街道玉泉社区五组)   邮编:657300   联系电话:0870-3053099   投稿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