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投稿电话:0870-3053099 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推荐 时政 民生 专题专栏 视频 乡镇 部门 观点 互动 服务 全媒体

伟大变革•非凡十年|乌蒙大地拂新风 ——昭通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时间:2022-07-18 15:52:15    来源:昭通新闻网    

优质的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十二五”以来,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推动基层和乡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文化推广取得明显成效。

配齐设施设备 完善服务功能

市文化和旅游局充分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主体责任,完善设施网络,丰富产品供给,拓展文旅空间,稳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

市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里,在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前,20多名读者在书架前埋头阅读。市图书馆负责人介绍,“24小时城市书房”面积85平方米,为读者提供阅览座位30个,配备了书架、阅览桌椅、饮水机、空调、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备书籍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生活休闲、少儿读物等类别。读者只需刷本人身份证就可进入,为社区群众打造出了一个“家门口的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只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市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家文化大院),深入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 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34个,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构建起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送文化百千万工程”“西部贫困地区精神文化家园建设”“深度贫困地区基层文化能人培养”连续创建为第二、三、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生活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重视文化建设 满足群众需求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龙成说:“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我们就能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文化和旅游局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以创作演出为中心,努力打造一批文艺精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围绕“六大战略”,聚焦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创建工作等时代课题,创作上千个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舞台文艺作品,强化文艺服务重心下移,积极组织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戏曲进乡村(校园)等惠民演出活动。目前,全市各级文艺团体及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已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4万多场,观众达6678万余人次。

市文化和旅游局依托景区景点,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当作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机构建设的载体,建立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从城市到乡村的覆盖,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活动。彝族六祖分支景区彝族歌舞表演、金沙水上乐园“美人鱼”实景演出、铜锣坝景区铜锣神韵主题表演等旅游演艺产业逐步兴起,打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水平。

丰富活动内容 蓄势赋能谋发展

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泛开展文化惠民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彰显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积极推进文化农庄建设,转变文化服务观念,创新流动服务方式,丰富文化体育服务工程内容,实现流动服务常态化,打造城市乡村10公里文化服务圈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自“深度贫困地区基层文化能人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每年组织来自基层的文化体育人才进行有计划的集中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内容涉及公共文化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物保护、体育健身、文化市场管理、禁毒防艾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为基层文化能人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昭阳区北闸街道龙翔文艺队队长周康说:“每个村都成立了文艺队,把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编成节目,用花灯、快板等形式在群众中开展宣传。”周康3年前参加了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基层文化能人培训后,对如何利用文艺节目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多的思路,通过他的培训带动,北闸街道农村文艺宣传队由3支增加到现在的8支。经过培训的乡村文化能人成了农村的文化生力军、乡村文体活动的指导员、党的惠民政策的宣传员、乡风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有效实现了深度贫困地区基层文化从过去的“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昭通市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日益显现,发挥了传承历史记忆、集聚城市人气、铸造文旅标识的作用。一系列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逐步实现从“有”到“美”和“好”的跨越,不断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辑:杨梦娇

首页推荐

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100577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2号

地址:永善县融媒体中心(永善县溪洛渡街道玉泉社区五组)   邮编:657300   联系电话:0870-3053099   投稿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