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善县审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推动各项工作创新突破、行稳致远,为推动全县高质量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审计发展根基。十年来,永善县审计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作为最大政治规矩和审计工作最高统领。
一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职责,提请县委审计委员会先后4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审计领域重点工作,坚持县委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工作的总体布局、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二是建立健全审计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县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实施办法》等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提高审计整改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完善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形成更加有效的监督整体和更为高效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监督体系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应,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科学高效。
三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审计机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主线,把宗旨教育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强化政治素养与规矩意识双推进双提升;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计”理念,通过探索创新、巩固发展的模式,以特色文化墙、“党建+”活动、汇编读本辅学等形式,提升政治理论水平、修炼精神品性、激活内生动力。2012年以来,先后荣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记一等功公务员集体”、昭通市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昭通市模范机关创建示范单位等称号和表彰。
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十年来,永善县审计局始终坚持在大局中去定位、谋划与实施审计,紧紧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安排,既注重资金安全守护,又注重资金绩效追踪,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功能和服务作用。
一是突出重点从严审。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在重大政策跟踪审计、财政审计、民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多点发力,将审计监督服务触角延伸至稳经济促发展、脱贫攻坚、就业保障、生态文明、卫生健康、教育发展等方面,不断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促进反腐倡廉、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二是强化质量从细审。抓实“研究型”审计机关建设,突出“研”的主基调,下足“钻”的韧劲,做好“谋”的功夫,打牢“技”的基础;探索实施“审前控制、现场监督、提炼成果、整改落实”机制,对审计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审计法》,恪守审计权力边界,完善审计项目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审计行为,依法依规复核审理;建立审计业务研讨交流机制,冲破股室壁垒,打破专职局限,破除经验主义,强化推陈出新,实现新老交融与技术互补;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努力探索巡审结合、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是注重整改从实审。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的贯通融合,增强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效;全面梳理以前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以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召集涉项的被审计单位逐项研究具体整改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强化对被审计单位问责问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扎实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2012年以来,完成粮食安全、疫情防控、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735个,审计查出主要问题金额81059.09万元,督促上缴财政资金21500.04万元,核减政府投资4734.31万元,移送问题线索40件;荣获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1个、全省审计优秀项目表彰4个、全市审计优秀项目表彰12个、全市规范化审计项目表彰2个。2020年被表彰为云南省审计机关先进集体。
践行初心使命,切实服务和保障民生。十年来,永善县审计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以“润物细无声”服务人民,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
尽心竭力促攻坚。奋战在灾后重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先后筹措和协调资金363.83万元投入挂钩帮扶青胜乡江北村,逐家逐户帮助解决出行难、建房难、搬迁难、通水难、用电难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与江北村签订助力人才培养和人才振兴教育帮扶计划,为江北村学子能走出农门、走出大山、走向未来助力;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征集撰写感党恩、谢政府、树新风春联贴到每家每户,在脱贫攻坚中书写帮扶担当、践行文明共建和传播时代风尚,帮助挂钩村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村;突出扶贫预算执行、东西部扶贫协作、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审计等重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审计全覆盖。《永善扶贫路上的审计人》入选学习强国学习素材库,1名干部受到县级脱贫攻坚嘉奖。
同舟共济战疫情。疫情袭来,驻村扶贫干部第一时间赶赴青胜乡江北村深入村组了解健康状况、宣传防控知识、监测体温等;抽派干部参与疫情防控督查,开展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使用情况跟踪审计;积极开展“阻击疫情·爱心同行”志愿服务系列活动,驻守网格区、穿棱于社区巷道值守防控、监测消毒、宣传提醒,筹集口罩送到一线,全局干部职工爱心捐款13700元,先后负责集中隔离点4批次329余人次的隔离工作,抗击疫情的事迹被相关媒体报道、1名干部受到县级疫情防控嘉奖。
服务社会在行动。志愿服务项目从作业式、应付式转变为随需型、贴心型,以“党建+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模式,结合“主题党日”“文明讲堂”平台,广泛开展感恩教育进校园、感恩教育进村组、贫困助学促梦远航、美丽县城文明同行等志愿服务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十年来,组织干部职工扶危济困、贫困助学等捐款13.17万元,关爱老人、儿童、特殊人群2000余人次,让扶危济困、传播文明风尚等形成常态。2022年,被表彰为昭通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全面从严治审,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十年来,永善县审计局围绕“正品铸魂、匠心明透,守成致远、全面进位”目标追求,坚持以人为本,锻造一支崇德尚善、崇廉尚实、善作善成、争先进位的审计队伍。
将思想教育作为“头号工程”。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开辟精神丰碑、党章党史等党建文化引学,收集汇编《党史小故事》《党内法规教育读本》等读本辅学,党章诵读、经典传唱等多样活动助学。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文明讲堂”“支部联建文明共建工会齐建”活动,建立红色教育基地轮训及干部返岗交流体会机制,深入开展履职尽责暨纪律作风整顿大家谈,全员开展廉政誓词宣誓签名承诺,制定《崇廉尚实“十不”行为规范》强化反向约束,组建审计项目临时党小组,建立重点风险防控和审计项目督促协调廉政监督机制,提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修炼精神品性、激活内生动力。
将干部培养作为“战略工程”。坚持重能力素养、强规范管理、重比学赶超相结合,全面打造怕落后、肯钻研、能吃苦、善成事的干部队伍。建立心志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大讨论大反思,实行干部职工目标上墙承诺提醒;建立周例会制度互通情况互相监督,让干部职工盯住目标努力、对好标准使劲,形成蒙羞做懒人和努力做贤士的良好氛围。建立研讨交流机制,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审计质量控制、计算机技术运用研讨讲授和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大讨论大实践,冲破股室壁垒,打破专职局限,破除经验主义,强化推陈出新、新老交融与技术互补。建立整训提升机制,2012年以来选派到清华、北大、浙大轮训干部160余人次,通过审计师、会计师、计算机专业技术职称考试25人;荣获全省优秀审计组长(主审)2人、全市优秀审计组长(主审)9人,荣获市级先进个人表彰7人,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审计干部。
将文明建设作为“铸魂工程”。坚持把文明植根心田、让审计成为风景的不懈追求,在结合融合、特点特色和成效底色上下功夫,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其他工作互动互通和共享共赢。制定《见贤思齐“五争做”承诺》《崇德尚善“十不”行为规范》《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正向对标怎么做,提醒反向约束不该为,促进审计干部养成向善向好的行动与自觉。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共同交流大讨论活动,营造争先进位、担当作为的浓厚干事氛围;开展“相约审计人生·永恒审计情怀”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以审计为荣为审计担当,形成来聚同志情,在书战友情,离亦朋友情的人文情怀;制作永审微视频,记录奋斗审计历程,增强审计自豪感与感染力。在全县开展“学先进、找差距,抓整改、提质量”机关建设活动,县外13家单位,县内100多家单位先后到永善审计交流学习。2020年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单位。
成就见证过去,发展引领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永善审计将阔步开启“守成致远·全面进位”新征程,为推动永善高质量绿色发展彰显审计责任与担当。
编辑:杨亚莉
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100577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2号
地址:永善县融媒体中心(永善县溪洛渡街道玉泉社区五组) 邮编:657300 联系电话:0870-3053099 投稿邮箱:ysxrmtzx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