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投稿电话:0870-3053099 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推荐 时政 民生 专题专栏 视频 乡镇 部门 观点 互动 服务 全媒体

杨亚林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时间:2021-03-31 18:01:12    来源:云南新闻网    
31日,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官方网站“领导介绍”栏目更新显示,杨亚林担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
 
 
公开资料显示:杨亚林,男,汉族,1964年6月生,在职硕士,中共党员,1982年8月参加工作。
 
杨亚林历任思茅地区思茅市副市长,思茅地区思茅市委常委、副市长,思茅地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思茅市普洱县委书记,宁洱县委书记,普洱市副市长,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楚雄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2017年3月,杨亚林出任中共昭通市委书记;2021年3月,中共中央批准:杨亚林同志任云南省委委员、常委;3月31日,杨亚林履新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
 
值得一提的是,杨亚林任职4年的昭通市地处乌蒙山腹地,人多地少、山高坡陡、江河纵横、地质脆弱、灾害频发,曾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级市。如今,昭通市10个国家级贫困县如期摘帽,185.07万名贫困人口告别绝对贫困,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已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到闯出一条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昭通路径”。
 
 
 
基层工作经验丰富
 
 
 
公开资料显示,杨亚林曾先后在思茅、宁洱、普洱、楚雄等地工作,有过州(市)、县、乡基层岗位锻炼的丰富经验。
 
杨亚林在普洱市工作长达29年。期间,他曾对普洱茶发展提出多次构想。2004年至2008年,杨亚林担任宁洱县委书记,茶产业逐渐成为了宁洱县的重要经济支柱 , 茶产量从2004年前的不足600吨到2007年3000吨 ,生产总值从不足3000万到2006年的2亿,茶产业飞跃让宁洱长出一双翅膀。
 
“茶叶收益好 , 种茶的人自然多, 都不需要我们动员。”杨亚林把这归结为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 : “ 事实证明,经济拉动比口号拉动更有效。”“ 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如何把握优势 、发扬优势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2007年6月3日,宁洱县发生6.4级地震。地震期间,时任宁洱县委书记的杨亚林连续奋战在一线指挥抗震救援。据了解,地震发生后,宁洱县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时启动地震救灾应急预案。7月6日,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宁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迅速启动。
 
 

任职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期间,杨亚林组织实施茶园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组织引进一批企业,带动了当地企业的发展。
 
2011年至2013年任职楚雄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期间,杨亚林组织抓好项目违法用地整改,促进了土地开发利用的规范化管理;围绕推动“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组织完成了土地、林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近期建设规划调整修编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组织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融资、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2013年2月,杨亚林升任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兼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期间,杨亚林严把生产安全关,“坚决不要带血的GDP和带血的企业利润,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啃下云南脱贫攻坚“硬骨头”
 
 2017年3月,杨亚林任昭通市委书记。
 
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处、乌蒙山腹地的昭通,人多地少、山高坡陡、江河纵横、地质脆弱、灾害频发,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级市。很长一段时间,昭通面临着“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
 
 
 
 
在2017年3月5日昭通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就职讲话中,杨亚林说:“此次就任昭通是抱着‘赶考’的心态来的,既为成为一名昭通人而感到自豪,又倍感压力。”
 
杨亚林履新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是听取脱贫攻坚的汇报,调研的第一个议题也是脱贫攻坚。杨亚林说:“接过接力棒,继续新长征。我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昭通所有工作中,最核心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
 
昭通市境内97%以上是山区。搬不动山,就搬人。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昭通有36.24万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从山区搬入城镇。安置规模分别为4.06万人、3.63万人的靖安、卯家湾两大安置区,是目前中国第一第二大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2019年4月,杨亚林到镇雄县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强调,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是大事、好事,也是难事。安置点在县城,是优质资产,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吃透政策,考虑长远,重点做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后续保障等相关工作,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据了解,为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昭通市给23个新增集中安置区配置44所学校、33个医疗服务机构、8万亩产业基地、9100个蔬菜和食用菌大棚、105万平方米“扶贫车间”和配套商业设施。如今,迁出地60万亩耕地、77万亩林地、0.81万亩宅基地已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竹还果。
 
同时,立足人口众多的实际,昭通市积极推动转移就业。对此,杨亚林也有妙招:“我们坚持把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作为事关脱贫攻坚胜败、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一招,扎实推动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地转移就业。”
 
截至2021年2月,全市305.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81.95%,104.55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87%,13.74万新增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1%。;贫困户和易迁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为打破产业散、小、弱的短板,昭通市还培育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等6个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地多种几棵苹果树,多种几亩土豆,这样种出来的东西绝不是产品,更不是发展。我们是要在实现此和彼的转换基础上,实现高度组织化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集约化发展。”杨亚林曾说。
 
 
截至2021年2月,该市苹果种植面积近80万亩,量价齐增;规划建设的600万亩竹基地已建成450万亩;250万亩马铃薯正逐步实现“昭通大洋芋、世界马铃薯、扶贫大产业”的蜕变。
 
 
4年来,杨亚林不负众望,昭通市脱贫攻坚“成绩单”喜人:10个国家级贫困县如期摘帽,185.07万名贫困人口告别绝对贫困,新建和改造农村住房55.89万户,215.4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
 
 
“贫穷落后,不是昭通固有的标签。”杨亚林称,下一步,昭通市还将通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精心打造“苹果之城”等举措,促进“滇东北崛起”。
 
责编:陈    洪
编辑:杨亚莉
首页推荐

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100577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2号

地址:永善县融媒体中心(永善县溪洛渡街道玉泉社区五组)   邮编:657300   联系电话:0870-3053099   投稿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