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投稿电话:0870-3053099 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推荐 时政 民生 专题专栏 视频 乡镇 部门 观点 互动 服务 全媒体

穷了支书富了村民 谭德才的三次选择

时间:2017-07-25 16:48:20    来源:云南网    
永善县新闻网讯 沿盘山公路曲折蜿蜒地走进云南永善县茂林镇,你会为沿途高山峡谷间绿色植被的广袤而惊叹,30多年前,一位普通村官耐心说服村民,把分到户的土地收回一部分,在国家没有任何补助的情况下,集中连片造林1540亩,防止了生态恶化,抵挡了自然灾害,成为现在茂林镇甘杉村村民提起他时最初的回忆。
他叫谭德才,是云南永善县茂林镇甘杉村的一名退休老支书,村民亲切地称他“谭二哥”。凭他个人手艺和经济头脑,本可以轻松当老板赚大钱,但他选择与村民一起同甘共苦,共同致富。
从植树造林到组建农村工程队,从办砂厂到修建电站,从扶助残弱到带头种植经济作物党参,他像一位开拓者、领路人,每一步都超出想象,充满改革精神,把一个原先靠借粮过年的特困村带成了全村脱贫率达98%的的幸福村。
“刚分到手的土地,拿去种树,是不是疯了?”
永善县地处滇东北中山山原西北边缘,因受金沙江及其支流切割,高原面较破碎。高寒冷凉,自然条件恶劣,最低海拔2300米,最高海拔3150米。甘杉村就是永善茂林镇其中的一个特困村。粮食产量低,效益差,一直到2000年,人均有粮仅17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340元,全村群众银行贷款和私人债务高达94.7万元。
1985年之前,村民喜欢到村里仅有的几十亩林子里砍树作柴,牲口也迁到里面,树木植被越来越少。时任甘杉村谭家营社社长的谭德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提出要退地种树,遭到很多村民反对。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老年人意见很大,当时包产到户刚刚进行,刚分到的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都说“刚分到手的土地,拿去种树,是不是疯了”。
谭德才说:“发展要看长远,山上不种树,生态继续恶化,水土流失更厉害,土地也保不住,贫困还会加重。”经过挨家挨户耐心说服引导,他把村里已经分到户的土地收回一部分,在国家没有任何补助的情况下,集中连片造林1540亩,禁止放牧砍柴,水土流失问题逐渐得到解决。1991年他抓住国家补助秧苗钱的机遇,又带领群众造长防林1510亩。
土地少,产粮又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怎么解决村民收入问题?谭德才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1991年,谭德才在全县开了先河,搞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把谭家营社的劳力抽出一半,成立了一个“合心致富组”,由他带着出去找副业,剩下的劳动力在家搞农业,搞农业的、找副业的都记工分,年终进行一次再分配。
当年,他们承包松林、冷米两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后,集体收入3500元。1992年,谭德才又带领大家到莲峰林场承包造林,当年收入61383.53元。他们用2万元把谭家营小学新修成了当时全村用料最好的学校,还用6000元搞了自来水工程。
到1993年,社里的积累就达6万多元,固定资产达8万多元,人均纯收入达436.78元,比1990年翻一番。
三次放弃:不当老板当村官
2000年“村改”,中国村官第一次由村民自己来挑选,谭德才以几乎全票当选村主任。但是在当上村主任之前,谭德才放弃了三次好机会。
1988年至1989年初,谭德才到昭通城里烧瓦。别人烧出来的是红瓦,他烧出来的瓦青黝黝的,买瓦的人排着长队等候。一年时间,就带回的存款就有8400元,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他就能致富。可是,他还是选择离开昭通回到甘杉村,他说:“城里有黑白电视看,家乡的夜晚却是黑洞洞的。”他下决心回到家乡带领群众改变落后面貌。
第二次是1994年8月,茂林乡党委研究决定招聘谭德才到乡能源办公室抓节煤改灶和沼气池建设,他喜出望外,第二天就赶到莲峰林场给弟兄们告别。消息传来,大家添酒加菜,为他庆贺。可到了分别时,他刚一踏出门槛,40多个民工就围了上来:“二哥,你一走,我们就失去了主心骨啊……”谭德才不忍心了,又留了下来。
莲峰造林结束后,谭德才组建了一个建筑工程队,并建起了一个规模达1000多只的乌骨鸡森林养殖场和一个砂石料厂。到“村改”时,他个人的年纯收入已达4万余元,已算得上是小康人家。
当时村主任的月薪只有295元,放弃老板当村官,谭德才愿意干吗?
甘杉村马仕才、刘敬富、朱德发、马仕禄、李文才等十几个村民多次来到谭德才家,彻夜长谈,恳请他当村主任带领大家致富,他再次“妥协”了。
有人问他:“放着赚钱的老板不干,来当每月几百块钱工资的村主任,你图个啥,你不想发财?”谭德才笑着回答:“一个人吃饭,饭菜再好,又有啥味道呢,好饭好菜大伙一起吃才香。”
无所不能的“谭二哥”
谭德才从小就聪明,虽然只读过小学,但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烧瓦、木工、石工、篾工、水泥工、钢筋工、打石碑等农村的实用技术,样样精通。当上村支书后,谭德才有了更广阔的舞台,甘杉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甘杉村地处昭(通)永(善)公路线上,茂林镇和邻近的伍寨乡只有甘杉村有石灰岩。过去由于管理不善,人们乱炸乱采,资源破坏了,村民却没有从中得到实惠,而且隐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谭德才召开村委会讨论决定,取缔所有个体开采,由村委会组建集体企业统一开采经营。但是村里没有一分钱的启动资金,他只好以个人的名义请朋友担保贷款3万元购买打砂机。其他材料,能赊的他出面赊,能借的他出面借。他搞建筑时的材料,要用多少就去拉多少,无偿给集体用的就有柴油机4台、发电机1台和焊机1台。在他过去的建筑工地上拉了两车盒子板、支撑木、铁皮等材料,已损失了1车,但他没有半点怨言。
为了降低打砂的成本,谭德才与村委会其他同志商量,准备建一个55千瓦的微型水电站,用水电取代柴油机。为建电站,他又以自己的名义请人担保贷款3万元,购置水泥、钢管等赊不来、借不到的材料。修堰沟、筑坝,统统发动群众投工和投劳。把工日记好,有效益了再付给工钱。通过动员,群众的积极性很高,龙门寨一、二、三组劳动力全部上。背水泥、背沙,年龄最大的66岁,年龄最小的9岁,连续三个多月没有停一天。月亮好的时候,夜间也干得热火朝天。
当时,甘杉村11个村民小组,昭永公路经过7个村民小组,还有洗羊塘一、二、三组及老母坟4个组不通公路。谭德才争取一事一议工程9万元,争取县扶贫办补助雷管炸药钱2000元,新修洗羊塘一、二、三组和老母坟村民小组村组公路。因为资金有限,必须一分掰成两分用,他亲自测量,与村民一道挖土凿石,几个月时间就修通了7.2公里村组公路,使甘杉村在茂林镇率先实现组组通公路。
退耕还林政府有补助,头8年240元/亩,后8年120元/亩。谭德才带领村民高标准造林,两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造林4198亩,为甘杉村民争取了最大的实惠。随后,又争取到国家投资90余万元的异地搬迁工程,一时间,200多万元的工程在甘杉村同时展开,昔日寂寞宁静的穷山野岭成了一个大工地,机器轰鸣,人声鼎沸。
遇车祸折了腿 他躺在床上再次被推选为村支书
2003年10月15日,谭德才与乡财政所出纳周明洪骑摩托车到镇上去做全村公余粮决算。天有不测风云,行驶途中被一辆小车撞飞,谭德才躺在公路边,昏迷不醒,全身血肉模糊,生命垂危。甘杉、茂林上百村民闻讯赶到现场施救。看到谭德才的伤势,村民都以为失去了一位受人尊敬,干实事的好人,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两天后谭德才脱离生命危险,经初步诊断,大腿、小腿五处骨折,其中两处粉碎性骨折。
县乡各级领导听闻后,纷纷前来慰问,医院也全力救治,并从昆明请来专家做手术,保住了老谭本来要截肢的伤腿。
半年后,因为村里很多事情离不开他,谭德才伤未痊愈就提前出院回家疗养。回到家,他一边躺在床上养伤,一边指挥村上的各项工作,4个多月时间,家成了村委会的办公室。
2004年2月村级换届选举,谭德才仍然躺在病床上,上厕所都需要人护理。他知道这样的身体状况,难以继续担当重任,于是把村上的干部叫到家里,真诚地对他们说:“我不行了,你们年轻人顶上来!”
几名村干部抹着眼泪说:“二哥,我们太年轻了,顶不上来,还是你撑着,你躺在床上指挥,我们去干都行!”加上在县委组织部、茂林镇党委的挽留下,谭德才在病床上参加了村级换届选举,并以高票当选第二届支书、主任。
一直干到2013年村委会换届,这年谭德才正好60岁,由于年老行动不便,加之病魔缠身,实在难以支撑繁重的工作任务,他主动退出村“两委”换届选举。
退下来的“谭二哥”仍然没闲着。为帮助甘杉群众寻找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谭德才前往甘肃考察党参种植,通过3年的探索实践,终于掌握了党参种植技术。2014年开始在全村大面积推广,他牵头组建了永善县永兴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村民可以以土地入股,也可以以资金入股,年底分红。
永兴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党参、洗选和加工党参,主要聘用当地劳力,且以留在村里的妇女、老人、残疾人为主,每小时7.5元,高峰时每天用工达108人,仅2015年,人工工资就付出去100多万元,户均1万多元。农民把土地租给专业合作社,又反过来给专业合作社打工,租金和人工工资加起来,一年就走上了致富路。2016年,该社总收入达到648万元,利润184万元。
甘杉村的未来:跟随“谭二哥”的精神干下去
如今,甘杉村富起来了,村容村貌也扮靓了,外出务工的小伙回来了,有的直接在合作社里工作。
25岁的刘勇就是其中一位。前些年,他辗转外地打工,进过工地,卖过钢材,还做过啤酒代理,但是从去年开始,他准备在村里跟着谭老干,向谭老学习。他说他一直被谭老的精神感动着:“他自己不缺吃少穿,还要每天起早贪黑忙碌,只是能为了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
接过接力棒后,甘杉村新支书国芝军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他说:“以前,跟着谭老与大家伙一起干事,心里踏实,现在担子交到我肩上,我还要学习谭老务实为民、敢为人先的精神,带领全村过得越来越好”。
(云南网 韩焕玉)
编辑:杨艳
首页推荐

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100577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2号

地址:永善县融媒体中心(永善县溪洛渡街道玉泉社区五组)   邮编:657300   联系电话:0870-3053099   投稿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