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投稿电话:0870-3053099 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推荐 时政 民生 专题专栏 视频 乡镇 部门 观点 互动 服务 全媒体

“十四五”时期如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时间:2021-05-11 17:17:26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5月11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中共云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四五”时期
 
有哪些需要推进的重要改革举措
 

一起来看
 
↓↓↓
 
多项举措全国领先!云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突出
 
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谋划推进重大改革举措
 
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把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改革推进。省委深改委紧跟中央深改会议频率,共召开52次会议,始终坚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深改委会议精神,始终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改革,按照党中央部署谋划落实改革,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制定每一份改革文件、出台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对标对表贯彻中央顶层设计,聚焦阻碍云南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专题研究、谋划推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等重大改革举措。
 
颁布实施一系列地方性法规
 
围绕实现“三个定位”目标,颁布实施《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总体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改革举措,为实现“三个定位”提供了制度支撑。
 
率先在全国实行行政许可目录省级集中管理
 
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制定“数字云南”发展等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率先在全国实行行政许可目录省级集中管理;率先在全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市场交易+分类补偿”新机制;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制定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我省经济发展不断向高质量迈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2013年至2020年,全省GDP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和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6%。
 
云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贫困县退出机制、驻村工作队管理机制,建立扶贫保险兜底机制,开展十项精准扶贫行动,推动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呈现历史性跨越。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实现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凸显,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7%
 
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路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体系、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改革,构建现代农业建设制度体系,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1896万吨,认定200个“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电商进农村示范县数量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7%,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凸显。
 
率先创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
 
围绕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制定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推进宗教领域法治体系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建立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体系,织密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工作机制,率先创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不断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
 
率先试行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规定
 
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建立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和督查问责机制、落实情况和督查结果通报制度,制定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面、负面清单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试行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规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巡视巡察监督机制,推动全省政治生态修复净化建设步入了由乱而治、因治转好的全新阶段。
 
“十四五”时期,云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举措有力!
 
省委深改委对我省“十四五”时期重要改革举措进行了部署安排,明确了9大领域、145项重要改革举措,形成我省未来五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总台账。
 
经济体制改革领域提出50项改革举措
 
重点是: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完善产权制度,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深化能源体制机制、全产业链布局改革,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步伐,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健全健康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健全完善法治化、规范化旅游市场秩序。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数字云南”建设。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科技治理体系,优化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改革系统集成,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
 
围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滇中新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深化物流要素配置改革,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
 
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领域提出9项改革举措
 
重点是:深化自由贸易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赋权改革力度,高质量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八个跨境攻坚行动计划。聚焦RCEP签署带来的新机遇,健全促进和保障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内贸、物流、开放平台、口岸等领域的法规、政策和服务体系,推进与周边国家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准入,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产业先行示范区。
 
农业农村改革领域提出16项改革举措
 
重点是: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建设“一县一业”特色县、“一村一品”示范村,深化种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立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和保护机制。
 
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在县级政府层面建设面向困难群众的救助平台,建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制定自愿有偿转让的具体办法、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措施,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化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改革。
 
民主法制领域提出13项改革举措
 
重点是:完善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人大报告等制度,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制机制,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
 
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领域提出22项改革举措
 
重点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程,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建立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基础教育校长职级制、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职业教育、教育评价、高校学分制等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长效机制,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等制度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健全养老、生育等政策配套衔接体制机制。
 
社会体制改革领域提出15项改革举措
 
重点是:推动形成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系统集成改革方案,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立健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机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与经济发展联动机制。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户籍制度、城市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域提出11项改革举措
 
重点是:全面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河湖长制改革,健全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统筹协调管控机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完善生态环保法规体系和执法司法制度。
 
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科学谋划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行动。
 
党建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领域提出9项改革举措
 
重点是:完善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督查考核机制,健全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经常性查改违背初心使命问题的长效机制。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健全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制定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实施意见,有序推进省属国有企业、金融企业、高校等单位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制度配套,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统筹衔接的机制和制度。
 
 
 
精彩问答
 
记者问:“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云南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林健:
 
一、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持续增长。云南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由2015的422.74亿元增至2019年的619.01亿元,年均增速为10.00%,高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同期年均增速(9.48%),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由8.97%增至9.1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由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服务项目增加到12类19项。全省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15年30.36%降至2020年27.3%。
 
二、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加成。2017年底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合理收入,主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给予补偿,同时,调整200项医疗服务价格,全面破除实行了60多年的“以药补医”旧机制。2019年底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取消了医用耗材加成,公立医疗机构因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而减少的合理收入,原则上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予以整体解决,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方式无法弥补的医疗机构,财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根据公立医疗机构的隶属关系、运行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三、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深入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省42个县(市、区)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其中41个县(市、区)进行了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总支出65.36亿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10.46亿元,医保基金支出下降13.8%,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明显控制。全省群众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15%。
 
四、全民医保体系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2020年的550元,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我省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省17个统筹区(包括省本级),全面实施了按病种付费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式支付制度改革,8个统筹区正探索开展DRG付费,全省医保支付方式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的按项目付费向总额控制下的复合型支付方式转变。
 
五、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得到深化。全面执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结果,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组织集中采购的57种中选药品全部落地,与省级平台原挂网价相比最高降幅达98.38%,预计节约资金9.8亿元。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基本药物配备比例提高到45%,推行慢病长处方制度,群众基层就医用药需求更有保障。
 
六、全省医疗卫生资源不断扩充。全省16个州(市)实现三甲医院、中医(民族医)医院全覆盖。卫生人员总数从2015年30.46万人增加至2020年45.89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从2015年7.96万人、9.33万人增加至2020年12.26万人、17.32万人。全省医疗机构总数、床位数、入院人数分别从2015年的24187个、23.76万张、748.9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26627个、32.52万张、970.49万人。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取得较好成绩,云南西医排名第15位、中医排名第12位。
 
七、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23.63/10万、8.7‰和11.34‰下降至2020年的12.38/10万、4.47‰和6.49‰。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2.76岁提高到2020年的75.1岁。禄丰市、玉溪市、祥云县先后获得2016、2017、2019年度国务院办公厅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云县、峨山县推行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紧密型一体化管理,列入全国100个医改典型案例。


 
责编:陈   洪
编辑:杨亚莉
首页推荐

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100577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2号

地址:永善县融媒体中心(永善县溪洛渡街道玉泉社区五组)   邮编:657300   联系电话:0870-3053099   投稿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