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投稿电话:0870-3053099 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推荐 时政 民生 专题专栏 视频 乡镇 部门 观点 互动 服务 全媒体

永善山村工厂励志故事,贫困户当上副厂长!

时间:2020-08-12 09:25:13    来源:南方日报    
永善新闻网讯  213国道沿着金沙江蜿蜒前行,从昭通市永善县城出发,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才能到达细沙乡。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人家”)就坐落在四面环山的永善县工业区细沙片区A区。  
菜人家是永善县重点引进的民营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主要产品包括竹笋、蕨菜、花生、萝卜、海带丝、榨菜等。车间里,自动化的生产线马力全开,漂洗、修整、分级、装袋、抽空、封口……工人们正对最近采购来的竹笋进行加工,一袋袋独立小包装的竹笋休闲食品陆续下线,被工人装进货箱。  
工作期间,副厂长张焕兰在车间各个工位间来回走动,检查着工人们的操作工序。  
身着蓝色管理人员工作服的张焕兰,是厂区的副厂长。工作期间,她在拌料车间内各个工位间来回走动,检查着工人们的操作工序,不时提醒工人操作的注意事项。拌料工人、细沙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苏宝根,是张焕兰的重点关照对象,他患有轻微智力障碍,去年进入菜人家工厂工作,在张焕兰手把手教导下,他很快成为一位熟练的拌料工,如今月收入已超3000元。  
实际上,5年前,张焕兰还是脚踏贫困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6口住在永善县细沙社区水洞子村一组,2个孩子年龄还小,公公患有尿毒症,每月治疗费超过1000元,婆婆年纪大,行动不便,一家的压力全部压在夫妻二人肩上。为了帮补家计,2014年,一直在家务农的张焕兰和丈夫一起到外地打工,两人先后辗转福建、浙江,不幸的是,就在外出的短短2个月期间,婆婆在家中摔伤去世。这次变故之后,张焕兰打消了外出务工的想法,留在家中承担起照顾老小的责任。  
真正迎来身份的蜕变,是在她进入菜人家之后才发生的。  
2014年,落户永善县细沙乡的菜人家正式建成投产,工厂距离张焕兰的家只有几公里。在扶贫干部的推荐下,张焕兰进厂工作,成为该公司最早一批工人之一。  
“刚进来时是普通工人,什么工作都做。第一个月,工资1800元,第二个月2700元……”张焕兰说,进厂后工资稳定增长,自己干劲也越来越足,屡次被工厂评为生产标兵。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打工也有可能升职。2015年,进厂仅一年,张焕兰就凭着自己的拼劲,从普通工人升任车间主任;去年,经菜人家管理层一致决定,33岁的张焕兰被提拔为副厂长。5年里,从农村家庭主妇,到当地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专业工人,再到工厂的管理人员,张焕兰完成了人生角色的快速转型。  
云南菜人家副厂长张焕兰,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角色的蜕变,带来的是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张焕兰的月工资稳定在6000元左右,已经超过在浙江宁波务工的丈夫。在全家的努力和当地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她在离工厂不远处的地方新建了安居房。新家距离工厂很近,工作、顾家两不误,她又可以参加已经缺席多年的孩子学校家长会了。  
2018年,中山市向云南菜人家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00万元,折股量化给当地7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在企业内援建“永善县细沙乡扶贫车间”。扶贫车间的建设,推动贫困群众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辐射带动了全县11个乡镇、62个村级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  
在永善县,和张焕兰一样的脱贫蜕变故事,还在持续发生。
文/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雷海泉 图/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叶志文
编辑:杨艳
首页推荐

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100577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2号

地址:永善县融媒体中心(永善县溪洛渡街道玉泉社区五组)   邮编:657300   联系电话:0870-3053099   投稿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