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幻马楠
永善美,美在奇山秀水。
五莲峰阻隔寒流,南高原蕴藏温度,这一方水土便有了特殊的感觉和韵味,成了水灵的世界,绿色的天堂,处处都有“碧水青山绕,人在画中游”的美感。
当走进高原山麓,你会发现这里是一个水草丰美、揽奇探胜的世外桃源,芳草连天,明池共映,景随季节而变换,季节因景而生色。投入她的怀抱,尽可以在草原上滑草飞翔、骑马驰骋,也可以让晶莹的水珠带给你清凉的愉悦和美丽的遐想,还可以随密林之中的野鸡、白鹭、野猪一起追逐绿色的梦想。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诗一般、画一般、谜一般的塞外风光,不是内蒙古大草原,而是绿色净土——马楠。
行走在马楠,蜿蜒曲折的公路随山势不停地攀升,湿润撩人、白雾弥漫。雾色中的公路,仿佛一条游踪不定的飘带,忠实地缠绕着山岭。登上海拔两千七百米的马楠山,感受的却是一个犹如天宫的生活———浮云白雾变幻多端,磅礴的高原群山都被云海遮蔽了雄峻的山体,只露出了顶上一层层错落有致的峰峦叠嶂,由近及远,由低到高,若隐若现,颜色或深或浅,俨然一幅天工自成的水墨丹青。
境内草甸平缓而起伏,边缘是茂密的山林,与草甸巧妙搭配形成一个天然屏障,色感深厚,犹如默默守望这片草甸的老牧人。喷薄而出的旭日,如约而至,尽情渲染,放眼望去,出处流淌着金银的质感。遍地的花草五彩缤纷,近在眼前的云海奇观熠熠生辉,躺在绿草中,仰望蓝天、白云和群山,云随山动,山随云转,置身其中,顿感脱离尘世,缥缈如仙,如临天界……
翻过深削的山谷,人迹越见稀少,万亩草场犹如碧绿的地毯,绿油油、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高原人家升起缕缕炊烟,数只肥腴的羊儿正悠闲地啃着青草,裹着羊毛披毡的牧羊人紧随其后。一切的一切,让久居都市水泥森林的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空旷的原野,清新的高山,微风吹来,牧草飘动,一种想痛痛快快大声喊几声的冲动油然而生。

品味水竹
也许是一种机缘,也许是一种巧合,我有幸来水竹旅游。虽然只是短短几天的时间,但这里的山水风景、这里的人文风情、这里的万事万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难以忘怀,回味悠长。
如果说桂林是名门闺秀,那么水竹就是小家碧玉。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处透露出宁静祥和,原始洁净之美。
进入集镇,街两旁是鳞次栉比的漂亮民房,靠边的房屋一半身子掩映在碧绿的树林中。街后的翠色欲滴的青山,青山上有自由飞翔的野鸡、山雀,林间不时闪现有竹鼠、野兔、猴子的身影,让你不得不感叹水竹的生态与祥和。“一家炒菜,全城都香;一家办事,全城是客”,这就是水竹风格、水竹特点。正如著名笑星潘长江所说的那样“浓缩就是精华”。水竹是一种小巧玲珑的美,一种小鸟依人的美,一种宁静祥和与世无争的美。
距永善县城七十六公里,离水竹乡政府十四公里的蒿枝坝水库。周围群山环抱,清溪竞流,树木葱绿。水库周围随处可见几个人才能合抱的百年大树。在林间行走,珙桐和红豆杉等珍稀树种不时映入眼帘;一不小心,野生天麻、三七、龙胆草、猪苓等名贵中药材就被你踩坏了;如果你走运的话,还能采着几棵冬虫夏草;野鸡、锦鸡在林间自由飞翔。如果你胆子够大的话,进入林区腹地,一定可以欣赏黑熊憨态可掬的舞姿,野猪娴熟寻食野生天麻的惬意,猴群四世同堂召开家庭会的盛况。
茶饭后,斜阳下,你都会听到天籁一样的声音。那又是远山上苗家儿女的歌声,那动听的歌声,像是从天庭传来,有云雀飞过的身影,有百灵曼舞的神韵,有喜鹊欢歌的曼妙。歌声飘过的地方,你就会看见那些山花般的苗家姑娘,腼腆的苗家小伙。那些苗姐姐苗妹妹既朴实无华又花枝招展,那些苗哥哥苗弟弟既老实巴交又多情风流。他们都是苗乡儿女,他们经常对歌赛舞,把最美好的爱情和愿望,用歌声唱出来,把最美好的希望和憧憬,用舞蹈表达出来。
苗族婚俗古老而浪漫。我曾读过永善本土散文诗人陈洪的散文诗《淡然飘逸的水墨画卷》,他这样写道:情投意合的苗家青年男女,结婚那天,母亲或姐妹精心为新娘梳妆打扮,穿上自己缝制的新衣,在新郎的搀扶下骑马来到夫家。进屋前,还必须过“三关”:六个手持芦笙的小伙子分成三对,半蹲而舞,边跳边吹,新郎新娘从舞者不断变换的脚步中穿行而过,进入新房;新房的火塘边,新人手把羊角互饮“交杯酒”,意为同心合意、幸福美满;新娘无拘无束地唱起苗歌,新郎则舞动芦笙,互诉衷肠。
水竹,一个秀美清幽,宁静祥和,原始洁净的地方。这里是静心升华的地方,是寻回自我的地方,是摒弃俗虑的地方。有行者在这里停留,有艺术家在这里寻梦,有心碎人在这里疗伤……

寻梦莲峰
我以独行峡的得意姿态,来到山脚下。在莲峰镇境内欣赏巍巍五莲峰,是很享受的事情。五座山峰似五瓣莲花初绽,如五指并峙,五莲峰是莲峰人心目中的神山,是天界五位神将的化身。
“五峰排比插云中,荷花不裂四时风”的吟咏并非言过其实,五莲峰的确是造物主妙手造就的山川杰作。作为山系主峰的五莲奇峰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独特。随着时令的阴晴的交替,景观也变化无常。每年仲夏,五莲峰上有祥云笼罩,紫气东来,佛光隐现;下有雾气环绕,犹如玉带拴腰,美不胜收。不管如何变化,都是山不离云,雾不离山,不离不弃,祥和神秘。
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兵十万驻扎在这里,其间,石达开的爱妾因病不幸香消玉殒,翼王悲痛欲绝,把爱妾与同其生前所用的一箱金银首饰派人悄悄埋在五莲峰下一个神秘的地方,然后继续踏上了推翻清王朝的征程。
距峰脚两百米,是永善旧县城驻地,俗称“老永善”。一个小镇,却用了山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传奇。悠长滑亮的石板老街、苍劲挺立的百年古香杉、保存完整的清代戏楼、鳞次栉比的酒家客栈……小镇上这些古朴典雅的景物,让飘飞的思绪瞬间又回到了昔日那繁华热闹的场景。

彝乡伍寨
当你走进彝乡伍寨,你会发现,这里的民风是那么浪漫淳朴,这里的民情是那么酽醇甘甜,这里的毕摩文化那么神秘莫测。
伍寨人会唱、能歌、善舞……
听!有月琴声在青山绿水间响了起来。一群彝家汉子从白云深处的山寨里走来了,他们身着节日的盛装,他们手上拿着自制的月琴,从远古的记忆里,纵情欢呼着走来了,他们吆喝着,他们呐喊着,他们抚琴弄弦,展示着演奏的花样,或反弹、或顶着头上弹、或背后弹、或边舞边弹,而姑娘们则和着琴声,跳起曼妙的舞步,优美的旋律、动人的音符、欢快的舞蹈,闯进我的视野和心扉。他们用歌,给我们讲述彝族的历史,讲述彝家人最初的故事:迁徒开荒、刀耕火种、收割狩猎、生儿育女……彝族就是这样开垦出来的,彝族就是这样繁衍壮大的。他们用舞,跳出彝族同胞的幸福欢快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伍寨享有“毕摩文化之乡”美誉。阳光明媚的季节,我们走进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探寻彝族毕摩文化,亲历古老祭祀仪式。在豪放洒脱的秘境彝寨里,一场气氛庄重的法事正在进行:与鬼神通灵的毕摩,一边手持象征着神权的铜铃法器,一边用高亢浑厚的声音朗诵着古经文,刺破时空中邪恶的妖魔,驱散黑暗中凶恶的鬼怪。他们一如既往保持着恒古不变的风俗:时运不顺,他们要做法事;庄家欠收,他们要做法事;牲畜瘟疫,他们要做法事;疾病缠身,他们要做法事……就在一场场法事和祭祀中,伍寨迎来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彝家子孙得到神灵的庇佑。他们传承和发扬源远流长的彝族文化,用博大的胸怀,书写着一部活着的彝族悲欢史书。
伍寨的风情,说也说不尽,写也写不完,那精彩纷呈的民族风情,那豪情干云大碗喝酒的彝人性格,还有那神秘深邃的毕摩文化,常使我痴迷,使我陶醉……

醉在墨翰
最早开始喜欢墨翰,是因为永善籍诗人陈洪和他笔下的散文诗《神气俊美的幸福世界》,从中感知有古朴的墨石驿,醇香的包谷酒,蜿蜒的洒渔河……
陈洪迷恋墨翰,他说那是他皈依的地方。他几乎每年都最少去一次墨翰,但每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去一次对那里的依恋就更深一层。
选择了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我踏上去墨翰的行程。当终于站在墨翰这片土地上,真不敢相信我已经站在了陈洪站过的地方。传说中墨翰很美,但是当我身临其境之后,发现她比传说中更美,天更蓝、山更青、水更清。
墨翰,位于永善县东南,地处三县六乡交界处,素有“水电明珠之乡”的美誉。清顺治年间(1644年前后)成为滇东北通往四川筠连、宜宾等地途中的一个驿站,因有岩石乌黑如墨,故名墨石驿。1962年更名墨翰,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多姿多彩的瀑布群、阴湖、天坑、古驿道和淳朴的民风,将令人流连忘返。
墨翰溪水之清澈、掬可以饮,照可以为镜,江底鱼石,历历可数,白鹭水鸟,四处可见,湖光山色,如梦如幻。这里群峰竞秀、碧波万倾,集山水于一身,汇智拙于一体。鲜为人知的瀑布群有大小瀑布十多条,位于荆坪村,距乡政府驻地六公里,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树林葱笼,绿水欢歌、水映青山,鸟语空谷。
坪河“彩虹瀑布”景色贵在天然,瀑布以峰、绿称胜,山峰拔地而起,直接云霄,瀑布落差高达百多米,宽五至六米,从百丈悬崖倾泻而下,凌空飞舞,飞花碎玉,顷刻万变,其气势壮观宏伟,实属罕见。曾有人题诗形容:“千仞浪飞喷碎玉,一泓水响吼清风,清山绿水琪花艳,玉液奔泻铁石间”。晴天,瀑布降落,溅起阵阵白雾,形成道道彩虹,奇妙无比,构成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那景色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柏林瀑布和黑岩瀑布位于彩虹瀑布旁一公里处。柏林瀑布盛水期飞流直下,水珠飞溅,四野散落一片迷人的银光。枯水期清流潺潺,撒珠抛玉,声韵清脆,宛如轻音乐协奏曲。瀑布群四周层峦叠翠,林海涛涛,幽峡如画,留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黑岩瀑布远看就像挂着一条飘动的白绸缎,微风乍起,散作无数条洁白的哈达,形成了一道独特、罕见、奇妙的天然地质奇观。再沿着潺潺小溪,顺流而上,渐入山谷。谷中植被茂密,覆盖率高。附近的山峰上,花草漫山遍野,郁郁葱葱。
墨翰的水有青罗丝带之美,置身其间,这里整个是水的世界,水人乐园。你一定会被她的轻盈、剔透、温柔、可人而感化。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一种欢笑;每一条溪流,都是一种召唤。拥水击浪,抚水为歌,当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滑过你的肌肤之时,这个大自然的精灵会洗去你的尘埃,荡去你的烦恼,带给你无尽的愉悦和美丽的遐想。
墨翰聚居着煮酒人,他们骨子里弥漫着喝本地包谷酒的情结,仗着豪情与酒胆,他们把苍茫的群山置于脚下,把蜿蜒的洒渔河拥抱怀中,或在阴湖,或在天坑,或在古驿道这些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抒怀。
瀑布群,水珠飞溅,直泄深潭,那是一支自然流动的歌。
墨石驿,古朴自然,折射历史,那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
包谷酒,醇香味正,久饮不醉,那是一首经典阅读的书。
(文/黄桦)
编辑:田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