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投稿电话:0870-3053099 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推荐 时政 民生 专题专栏 视频 乡镇 部门 观点 互动 服务 全媒体

民族小学绽放民族团结花

时间:2017-06-28 17:20:32    来源:    
永善县新闻网讯(通讯员 龙定江 徐荣松)火红六月,走进永善县民族小学,花团锦簇,月琴声声,芦笙悠扬,书声朗朗。校园文化长廊,彝族图腾窗格,民族文化墙,少数民族人物图......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精美的校园民族文化画卷,俨然走进了民族文化的乐园。
永善县民族小学建于1952年,经过几次迁建,校园现有占地面积20750㎡,学校现有教职工102名,其中彝、苗、回、纳西等少数民族教师30人。1-6年级教学班35个,在校学生2501人,彝、苗、回、傣、布依等少数民族学生798人。多年来,学校按照省、市、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努力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工作体系,打造出以校园为主体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品牌。
主题浓郁的校本课程夯实办学特色的根基
为了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情感,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学校领导班子秉承在“传承中创新”的理念,将办学特色定位在“发展民族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上,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徽,建造独特少数民族风格教学楼,建立“月琴”、“芦笙”雕塑,校园文化长廊,精心绘制彝族图腾窗格,制作民族文化墙,绘制55个少数民族人物图,制作民族特色校服。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组织教师编撰民族团结教育校本教材《同在地球村,我们一家人》,内容主要包括民族知识、民族风俗、民族人物、民族歌曲等,在三至六年级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每周1课时,由班主任负责授课,在保证师资、教材、课时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教研组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组织专题研讨,深入发掘民族团结教育渗透点,分解任务落实内容,有效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启迪学子乐学善悟
有效的教育在于让学生通过亲力亲为的实践活动真切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为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承认民族文化活动多样性,学校紧紧围绕 “民族歌曲大家唱、民族文化大家传、民族情怀大家抒、民族团结手牵手”主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会说一句民族语言,会画一幅民族题材画,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个民族舞蹈,会讲一个民族故事等“五个一”活动,同时将彝族达体舞纳入全校师生必修课,彝族年组织学生举办摔跤比赛,开展篝火晚会,花山节组织师生前往马楠参加表演和观看,让师生感受本民族的节日氛围;利用双休日外聘校外辅导员免费开展彝语、苗语、月琴、芦笙、民族歌舞、刺绣等少数民族各种兴趣爱好班,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外出散心,建立“亲情聊天室”,通过网络和视频,架起留守学生与父母沟通“连心桥”,让孩子与父母距离不再“遥远”,让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和习俗在这里得以传承。     
无微不至的关爱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为让少数民族学生住得好、吃得好、学得好,快乐健康成长,学校免费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被套,袜子、小内裤、洗漱工具等;针对寄宿生大部分来至偏远少数民族村寨、灾区儿童、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实际,学校积极争取中国青基会、民政局、上海金苹果小学、云师大附小、溪洛渡电站武警官兵等社会各界对其进行资助。为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吃上营养餐、放心餐、良心餐、爱心餐,学校严格按照安全、卫生、营养、可口、实惠的标准,每周至少一次水果、一次牛奶;端午节吃粽子、包子;中秋节发月饼;彝族年宰羊;年末吃杀猪饭;周末为住校生加餐。修建回族清真食堂,切实解决回族学生到校就读就餐困难。每逢周末,学校开放图书室,邀请校外人士为辅导教师,组织开展围棋班、民族舞蹈班、合唱团、芦笙班、书法班、绘画班等近10余项特色活动,大大丰富了寄宿生周末生活。
编辑:杨艳
首页推荐

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100577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2号

地址:永善县融媒体中心(永善县溪洛渡街道玉泉社区五组)   邮编:657300   联系电话:0870-3053099   投稿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