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投稿电话:0870-3053099 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推荐 时政 民生 专题专栏 视频 乡镇 部门 观点 互动 服务 全媒体

【云南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风采】“燃灯校长”张桂梅

时间:2022-07-28 11:10:16    来源:云岭先锋    

网上两张张桂梅的照片一度刷屏。一张拍摄于1974年,17岁的张桂梅青春靓丽,笑靥如花;2021年拍的另一张,64岁的她历经沧桑却风采如昔,从中能感受到经受岁月洗礼而依然坚守梦想所获得的恬淡和平静。

△张桂梅17岁(1974年)和64岁(2021年)对比照(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今年,她当选云南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对此,张桂梅既感到无上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她说:“我们会坚持做‘峡谷里的灯盏’,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让她们接好革命的班!”

△张桂梅站在讲台上

点亮梦想,坚持送考十二年

“我何其幸 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难同当 福共享/挺立起了脊梁……”在前往高考考点的路上,张桂梅领唱起了《万疆》,用歌声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

2022年6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华坪女高)迎来了第12次高考,这也是张桂梅送考的第12个年头。

和无数个清晨一样,凌晨5点,张桂梅已然起床,忍着全身疼痛,乘坐宿管员的电动摩托车来到教学楼,为学生们亮起让她们安心的灯光。

云南省2022年高考分数线公布,张桂梅捧着手机看着又一批女孩发给她报喜的信息,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一年又一年,看着女孩们乘着希望的风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张桂梅仿佛又回到了刚到云南时的那样,意气风发。

“你们不要老回头想这个地方。”她一遍一遍地叮嘱。最初,是张桂梅从这个世界的隐秘角落,把“消失的女孩们”一个个找回来。但最后,她却希望她们永远“消失”在她的生命里。“毕业了就不要再进校门,我不要你们觉得欠我什么,欠学校什么。我花那么大精力,要培养的是共产党的接班人,而且是高层次人才。所以你们眼光放远点,为国家做贡献去。”撂下这些话,张桂梅决绝地转过身。

学生离开了,环顾空荡荡的教室,她忽然有些抬不起脚来,时光如潮水般倒退,到处是穿着红色校服喊着“妈妈”的影子,压得她寸步难行。

图片

△张桂梅督促学生锻炼身体

九死无悔,改变大山女孩命运

过去这几年,许多人知道了张桂梅。但她,赞誉加身,不乱步伐。

夜深人静时,她躺在床上,听着身体内部病魔“杀声震天”。她知道一个人的生命有限,能帮一个女孩,就帮一个。其他的事,她管不着。

如今,华坪女高的学生有的进入了重点大学,有的走进了军事院校的殿堂,有的回到大山当了教师、医生,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奋斗。

△张桂梅(左一)与学生和家长谈话

40多年来,从担任华坪县福利院院长成为172个孩子贴心的张妈妈,到历尽波折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到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多公里,走到了许多大山里“汽车轮子到不了的地方”,再到让20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张桂梅只想告诉女孩们一个道理:生为女人,不做草芥。恰如她创立的华坪女高的校训中说:“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岁月迢迢,山长水远,她要的公平就是让弱者获得机会,保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和尊严。

图片

△张桂梅带领学校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

为党育人,深埋粒粒“红色种子”

华坪女高建校12年来,经历了招生困难、条件设施简陋、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基础差等诸多考验,从并不被大家看好到如今高考综合上线率稳居丽江市前列……是什么力量让华坪女高能够最终战胜困难?是什么信念支撑学校走到今天?从张桂梅胸前从不取下的党员徽章上,从华坪女高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点滴中就能找到答案。

唱红歌、颂党恩……共同的理想信念将全体老师凝聚在一起,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红色的党旗,红色的校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党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张桂梅深感重任在肩,惟有接续奋斗。“女高办学初期,条件艰苦,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就在于党的精神感召,只要有党组织和党员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党建统领教学、以革命传统立校、以红色文化育人,在学生心中深埋一粒粒‘红色种子’,帮她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俯瞰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在华坪女高12年的办学历程中,“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张桂梅寻找到了清晰准确的答案。

编辑:黄凤

首页推荐

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100577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2号

地址:永善县融媒体中心(永善县溪洛渡街道玉泉社区五组)   邮编:657300   联系电话:0870-3053099   投稿邮箱:ysxrmtzx2019@126.com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备案查询